台聚於2019年運用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來鑑別風險及機會,並評估可能的財務影響,由鑑別結果設定因應計畫,2020年11月成為TCFD全球1,846家支持公司之一。

TCFD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為與國際接軌及兼顧永續發展需求,我國於2023 年2 月15 日公布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面對氣候變遷之影響,減碳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台聚集團於2022 年初訂定2030 年減碳目標為「2030 年碳排放量較2017 年減少27%」,更於2023 年進一步訂定「2050 年碳中和」為企業長期目標。
為了達成企業永續願景,台聚集團以實際行動積極推行相對應的因應策略與管理機制,集團國內生產廠持續落實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並規劃執行減碳方案,集團也積極開發外部再生能源案場,截至 2024 年底,投資太陽能案場累積併網容量已達 8.6 MW,每年可產生約 1,073 萬度綠電,預計 2027 年將達到 20 MW。

減碳路徑

台聚公司依循集團 2030 年減碳目標規劃減碳路徑, 2024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較基準年(2017 年) 下降22%,未來將更積極執行節能減碳方案。中期減碳策略將朝低碳能源轉型、能源效率提升、智能化監控、再生能源設置與使用進行,長期減碳策略將持續關注低碳燃料、碳捕捉再利用技術及負碳排技術,落實碳中和目標,推動永續發展。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減碳路徑圖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目標排放量 ( 萬噸 ) 2024年
實際排放量 ( 萬噸 )
達成率 2025年
實際排放量 ( 萬噸 )
14.08 13.38 105 % 14.49

註 1:達成率 = 2024 年目標排放量 / 2024 年實際排放量。

註 2:減碳路徑規劃未納入外購電力 ( 台電 ) 低碳化的減碳貢獻。

註 3:因 2017 年為新生產線設置完成,全廠完全運轉之第一年,因此訂定 2017 年為能源使用量及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之基準年。

註 4:減碳路徑數據來源為高雄廠範疇一 + 範疇二。

註 5:2024 年因減產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025 年考慮新產能等因素目標排放量較高。

氣候變遷因應

台聚以永續發展委員會為氣候變遷管理的最高組織,由獨立董事擔任主席,每年審議公司氣候變遷策略與目標、管理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行動及檢視執行狀況,並且向董事會報告。運用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提供的架構進行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從不同部門中評估風險與機會,評估財務影響及設定因應計畫,規劃每3 年重啟完整評估,並每年檢視更新,為利本公司揭露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資訊,自2024年起編製前一年度 TCFD報告書,詳細內容請參閱ESG報告書 (P.86)TCFD報告書 (P.12)

工廠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

2019年經由工業局輔導完成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系統並被選為示範工廠,2020年再接再厲申請工業局工廠智慧化能源管理示範輔導計畫。利用系統建立能源績效指標與基線的要求,培訓工廠人員數據蒐集分析與控制管理的能力,瞭解智慧化生產及管理的實際應用作法,提供企業高層作為實施矯正措施決策依據。

自2020年申請工業局工廠智慧化能源管理示範輔導計畫後,便積極建置,透過工業局與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協助,能源管理系統逐步達成指標性目的:

  1. 建立能源績效指標與基線的要求;
  2. 培訓工廠人員數據蒐集分析與控制管理的能力;
  3. 智慧化生產及管理應用的實踐;
  4. 提供高層作為實施矯正措施決策依據。
  5. 降低管理人力與成本;
  6. 發掘節能改善空間與監督能源績效改善的依據。

每年持續跟催 93 項績效指標,逐步提出改善方案,並尋求外部專家與廠商意見,修訂目標與基線,持續優化系統。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延續能源管理系統精神架構,2021年起,率先選定AI節能評估-冰水系統作為執行專案,期望在大數據應用時代下,透過IOT將數據化為執行策略,進一步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2022 年獲工業局在媒體刊登導入ISO 50001 國際標準轉型低碳智慧工廠。台聚持續跟催93 項績效指標,逐步提出改善方案。

集團能源管理目標

台聚集團於2016 年即自主性設定能源管理目標,依循我國能源發展政策,持續追蹤國際趨勢與國家法規進行動態檢討,衡量內外部因素後,台聚集團於2022 年初訂定2030 年減碳目標,更於2023 年進一步訂定2050 年碳中和目標。
集團9 家國內核心生產廠自2018 年起陸續導入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並取得證書,有效管理能源績效,持續落實節能減碳改善行動,期能發揮影響力,進而降低環境衝擊。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溫室氣體管理

台聚以 ISO 14064-1:2018 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並參考環境部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作業指引,由外部專家協助本組織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彙整與系統化制度建立。溫室氣體盤查組織邊界設定方法為「控制權法」,在營運控制下之設施,組織擁有百分之百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之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亞氮 (N2O)、氟氫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六氟化硫 (SF6)、三氟化氮 (NF3)。所用之排放係數引用於環境部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6.0.4 版,GWP 引用於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 (2021)。

2024 年度個體公司盤查邊界為台聚公司高雄廠。龜山研發處及台北總部沿用 2023 年盤查報告。2024 年度台聚公司高雄廠、龜山研發處及台北總部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包含範疇一 2.608 萬噸 CO2e、範疇二 10.789萬噸 CO2e、範疇三 47.040 萬噸 CO2e。詳情請參閱溫室氣體查證報告

合併報表子公司 2023、2024 年度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量分別為 76.042 萬噸 CO2e 及 69.702 萬噸 CO2e,2024 年較 2023 年減少 6.340 萬噸 CO2e,並皆取得第三方確信報告。

台聚合併財務報表公司各據點範疇一、範疇二排放量

據點編號 公司 類別 範疇一 範疇一占比(%) 範疇二 範疇二占比(%) 範疇二占比(%)
1 台灣聚合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 - 台北總部 辦公室 19.3247 16.2530 99.5745 83.7470 118.899
2 台灣聚合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 - 桃園龜山研發處 研發中心 9.9015 9.6108 93.1234 90.3892 103.025
3 台灣聚合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 - 高雄廠 工廠 26,050.5645 19.4745 107,717.0688 80.5255 133,767.633

註 1:台北總部及桃園龜山研發處排放量遠低於 1%,在運營範圍重大無變動下將採用 2023 年度盤查結果

註 2:高雄廠採用 2024 年度盤查結果

年度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範疇一 + 範疇二排放量 ( 萬噸 CO2e ) 14.328 14.267 13.377
產量 ( 公噸 ) 208,648 217,172 188,986
單位產品排放強度 ( 公噸 CO2e/ 公噸 ) 0.687 0.657 0.708

註 1:計算邊界為台聚公司範疇一 + 二溫室氣體排放量。

註 2:電力排碳係數依據能源署最新公布資料, 2022 年以 0.495 公噸 CO2e/ 千度,2023 年以 0.494 公噸 CO2e/ 千度,2023 年以 0.494 公噸 CO2e/ 千度。

註 3:2024 年度使用不含生質燃料之柴油,生質燃燒排放量為 0 kgCO2e。

註 4:依據 ISO 14064-1:2018 標準要求並委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查驗。

GRI 305-5

節能減碳目標與成效

節能減碳目標與成效

台聚 2024 年節能減碳執行方案與成效如下表,共計執行 6 項節能減碳方案,共減碳 2,897 公噸 CO2e,投資額為 818.3 萬元。

項次 方案名稱 類別 節能量 減碳量(公噸 CO2e/ 年) 投資金額(千元)
1 蒸汽卻水器更換 節 LNG 145,200 立方公尺 301.7 51
2 蒸汽管線保溫汰換工作 節 LNG 188,179 立方公尺 391.0 4,000
3 反應器降壓操作 節電 56,450 度 26.8 44
4 保冷管線修護 ( 冷凍機節能 ) 節電 113,256 度 53.7 4,000
5 CBC 廠停車,冰水改以其他方式供應 節電 4,057,317 度 1,923.2 44
6 反應器降壓操作 節電 423,835 度 200.9 44
合計 節 LNG 333,379 立方公尺
節電 4,650,858 度
2,897 8,183

註 1:電力的排碳量轉換係數為 0.474 公噸 CO2e / 千度。

註 2:資料來源:2024 年能源署能源用戶節約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並將減碳年化效益直接算在執行年度,無切割月份及跨年度計算。

註 3:項次 1、2 計算方式:依假設蒸汽節省量及運轉時間計算節 LNG 用量。

註 4:項次 3、6 計算方式:依操作壓力調整前後二級壓縮機之設備運轉電流值及運轉時間計算節電量。

註 5:項次 4 計算方式:依改善前後設備實際量測電量差及運轉時間計算節電量。

註 6:項次 5 計算方式:依設備規格值及產線停車時間計算節電量。

2025 年節能方案及預估目標

2025 年規劃執行 4 個節能方案,預估節電量為 1,234,612 度,減碳 585 公噸 CO22e,投資額為 994.4 萬元。

項次 方案名稱 類別 節能量 單位 減碳量(公噸 CO2e/ 年) 投資金額(千元)
1 製造一部 B Line 新增二級壓縮機入口 Modifier 注入點工程 節電 37,729 18 100
2 B Line LDV 閥開度調整,降低二級壓縮機負載量 節電 1,045,419 496 4.4
3 冷卻水塔風扇材質更換 節電 79,680 38 200
4 製造二部空壓機更新 節電 71,784 690 4.4
合計 節電 1,234,612 585 994.4

近三年節電率

年度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節能率(%) 1.21 1.72 1.88

註 1:資料來源:能源局2024 能源用戶節約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

註 2:依能源署能源查核表公式計算,以該年度申報節電量除以 ( 年度總用電量加年度申報節電量 ) 計算。

能耗表現

2023 年因產量增加,所以總耗電量增加,又因生產高值化產品導致單位產品能耗偏高。 2024 年因設備故障,產線停車,導致天然氣與單位能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