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聚於2019年運用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來鑑別風險及機會,並評估可能的財務影響,由鑑別結果設定因應計畫,2020年11月成為TCFD全球1,846家支持公司之一。

TCFD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簽訂「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我國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台聚集團重新評估自身排碳結構進行減碳目標規劃,訂定2030年減碳目標為較2017年減少27%碳排放量,積極推行相對應的因應策略與管理機制,要求國內核心生產廠規劃落實相關行動方案,並積極投入集團再生能源規劃,已於2021年開發近5MW的太陽光電。

台聚在調適(adaptation)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於 2019 年運用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 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來鑑別風險及機會,並評估可能的財務影響,由鑑別結果設定因應計畫。2020年11月成為TCFD 全球1,846家支持公司之一。
詳見網頁連結:https://www.fsb-tcfd.org/supporters/

台聚TCFD框架

治理
董事會 董事會為氣候變遷管理最高監督單位,每年定期審視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
永續發展委員會 董事會下設有永續發展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擔任主任委員,總經理擔任副主任委員,每年定期評估氣候變遷推動規劃及審視執行績效,並向董事會報告。
集團設環處季報會議 集團設環處為台聚集團執行能源管理最高單位,於每一季固定向集團董事長報告推動規劃及進度,並進行決策。
策略
鑑別風險與機會 鑑別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依發生可能性、衝擊性鑑別重大項目。
評估潛在財務衝擊 針對重大風險與機會項目進行潛在財務衝擊評估。
風險
管理
導入TCFD 採用TCFD架構辨識風險與機會,與各主責單位溝通,由高階主管確認。
鑑別成果呈報 於每年召開ESG委員會報告鑑別之重大風險與機會,並說明因應措施。
指標與目標
集團能源管理目標 集團設定2020年至2025年平均節能率1.2%以上,並每三年進行檢討。
集團減碳目標 集團設定2030年減碳目標27% (以2017年為基準年)。
氣候因應策略 設備汰舊換新、建置再生能源設備、生產排程最佳化、建築空調規劃、能源管理系統、極端氣候緊急應變計畫。
溫室氣體排放揭露 每年於永續報告書揭露範疇一、範疇二排放數據,推動範疇三盤點,並定期檢討增減原因。

鑑別氣候風險與機會

氣候變遷對台聚的營運所造成的影響日益加劇,審慎面對任何可能的風險及把握可能的新的商業機會,近幾年台聚積極進行節能減碳的改善方案,提升生產效能、設備汰舊更換高效省能源設備,投入不遺餘力。採用TCFD方法鑑別營運過程的轉型風險及實體風險與氣候變遷帶來的新興機會,鑑別出8大風險項目及10大機會項目,未來將逐年檢視因應作為,建立韌性的氣候變遷文化。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矩陣圖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風險與機會的潛在財務影響及因應措施

類型 氣候相關風險 時間範疇 風險程度 潛在財務影響 因應措施 公司特定描述
轉型 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定價 短-中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成本
  1. 建立能源管理系統
  2. 投資綠電與節能減碳設備,增加成本
公司主要核心業務來自產品生產營運,電力占製造成本 7.9%,全年以節電 1%、節能 1.2% 目標為基準,可節省 500 萬元以上。
台聚進行碳管制風險的財務量化,其評估碳費機制最快於 2024 年實施,若對直接碳排放及使用電力之間接碳排放量課徵每噸碳費 100 元,屆時台聚將被徵收近 1,500 萬元。
轉型 原物料成本上漲 短-中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成本
加速AI智能化導入排程,提升效率減少切換牌號原物料損失 乙烯為台聚產品主要原料,為擴大多方位進口乙烯料源,台聚投資古雷(近80億元)及高雄洲際碼頭乙烯儲槽工程9.06億元。
轉型 產業污名化 短-中期 中-高 資產價值
營收
  1. 加速轉型
  2. 投資綠能設備與使用綠色產品
  3. 塑料回收再利用
2020年公司已通過1.1億元預算投入研發大樓,加速研發腳步。
轉型 強化排放量報導義務 短-中期 中-高 營運成本
  1. ISO 14064-1 及推動範疇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查證
  2. 增加網站及媒體揭露
  1. 公司投入約5.6萬元導入ISO 14064-1輔導及查驗(2019~2021年);2021年投入約2.6萬元導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標準及查證。
  2. 投入資訊人力建置網站揭露訊息。
實體 降雨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短-中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支出
  1. 建立AI水情系統,根據水庫降雨量建立生產因應措施
  2. 推動ISO 46001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
  3. 改善廢水回收系統及加強操作管理,提升回收水量
  1. 若缺水則需外購水車,嚴重時將減少產線生產或全面停工,預估購水成本增加每天10萬元以上,如需單線停車損失約250萬元/日,如全面停工損失超過千萬元/日。
  2. 2021年公司投入約3.2萬元導入ISO 46001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
  3. 2021年回收水量10,986公噸,2022年預計提升回收水量至12,000公噸
實體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短-中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支出
增加防洪排水設施 為減少淹水導致停工損失,公司陸續編列約1,400萬元增加防洪排水設施,否則停工一天損失約650公噸產量。
實體 海平面上升 長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支出
  1. 設備基礎架高
  2. 增加防洪排水設施
配合降雨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與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之同步作為
實體 平均氣溫上升 長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支出
  1. 採用環保隔熱塗料,降低VA氣體逸散,節省空調
  2. 冷卻水塔改變頻控制 管線與設備保溫保冷措施加強
配合降雨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與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之同步作為
類型 氣候相關機會 時間範疇 機會程度 潛在財務影響 因應措施 公司特定描述
資源效率 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短-中期 中-高 資本支出
營運成本
  1. 投資廢水回收設備
  2. 製程設備及操作改善使蒸氣減量
  3. 持續研擬耗水量減少方案
  1. 2020年投資160萬元進行製程改善蒸汽冷凝水回收,年回收量為17,500公噸。2022年將改善製程操作使蒸氣減量,預計節水2,880公噸/年
  2. 未來持續研擬耗水量減少方案
資源效率 回收再利用 短-中期 中-高 營收
營運成本
  1. 蠟加工再利用
  2. 原料回收改善
  1. 蠟回收設備費用776,574元,2021年蠟再利用獲利71,430元
  2. 原料回收12.3%
能源來源 參與碳交易市場 中-長期 中-高 營運成本 持續追蹤相關法規與尋求交易機會 持續追蹤相關法規與尋求交易機會,不定期參與相關研討會議
能源來源 使用低碳能源 短-中期 中-高 資產價值 三年內投入可再生能源計畫 持續評估尋找合適方案,目標於三年內投入可再生能源計畫
能源來源 使用新技術 長期 中-高 資產價值
營運成本
  1. 持續提高製程碳利用率
  2. 投資高效能
  3. 採購綠能標章設備
持續關注各設備耗能狀態,並於2021年正式啟用智慧工廠系統
能源來源 採用獎勵性政策 短-中期 中-高 資本支出 配合再生能源獎勵條例 配合再生能源獎勵條例,提出對應作為
產品服務 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 中-長期 中-高 資產價值
營收
資本支出
擴展新市場與產業轉型,發展減塑與低耗能產品 擴展新市場與產業轉型,於2020年投資新研發中心。
產品服務 消費者偏好轉變 長期 低-中 營收 開發CBC新材料 因應疫情,開發CBC新材料
韌性 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並採用節能措施 中-長期 中-高 資產價值
營運成本
持續參與相關活動 持續參與相關活動,持續在地化採購與落實綠色採購
韌性 能源替代/ 多元化 中-長期 中-高 資產價值 綠電投資 積極尋找合適場地投入綠電開發方案,2021年已投資太陽能發電容量約 5 MW。

工廠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

2019年經由工業局輔導完成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系統並被選為示範工廠,2020年再接再厲申請工業局工廠智慧化能源管理示範輔導計畫。利用系統建立能源績效指標與基線的要求,培訓工廠人員數據蒐集分析與控制管理的能力,瞭解智慧化生產及管理的實際應用作法,提供企業高層作為實施矯正措施決策依據。

自2020年申請工業局工廠智慧化能源管理示範輔導計畫後,便積極建置,透過工業局與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協助,能源管理系統逐步達成指標性目的:

  1. 建立能源績效指標與基線的要求;
  2. 培訓工廠人員數據蒐集分析與控制管理的能力;
  3. 智慧化生產及管理應用的實踐;
  4. 提供高層作為實施矯正措施決策依據。
  5. 降低管理人力與成本;
  6. 發掘節能改善空間與監督能源績效改善的依據。

2021年3月遴選成為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示範觀摩活動廠,在本公司高雄廠為台灣企業同業分享節能推動成果、現場觀摩,並獲得同業間好評,同年10月,公司再受台灣化學產業協會邀約為協會會員分享節能減碳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的實務。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延續能源管理系統精神架構,2021年起,率先選定AI節能評估-冰水系統作為執行專案,期望在大數據應用時代下,透過IOT將數據化為執行策略,進一步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集團能源管理目標

台聚集團於2019年訂定集團能源管理目標為2020年~2025年節能率目標6年7.2%,持續追蹤國際趨勢與國家政策法規進行動態檢討,以每年平均1.2%要求集團各公司遵循,由廠區規劃相關行動方案因應。為有效管理能源績效與持續改善,推動廠區建置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截至2021年,台聚集團已有9個廠通過驗證,2022年預計再有1個廠規劃建置,集團將持續進行節能減碳行動,期能發揮影響力,進而降低環境衝擊。

台聚集團每年召開「集團廠區技術交流會」 及數次「北部/高雄廠區資源整合會議」,透過廠區間技術分享、問題研討的交流方式,達到資源共享,提升節能減碳的實績。2021年集團廠區技術交流會因應疫情延期至12月舉辦,以競賽形式進行案例發表,以「工安環保」、「設備預保」、「節能減碳」為核心主題,歷經廠區技術案例提報、書面審查,最終有7個案例進行發表決選,由集團高階主管們、各發表廠區共同票選出前三名績優案例,並由集團董事長頒發獎狀及獎金,透過評選獎勵、交流借鏡學習,共同提升集團的技術層次。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溫室氣體管理

台聚以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並參考環保署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作業指引,由外部專家協助本組織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彙整與系統化制度建立。溫室氣體盤查組織邊界設定方法為「控制權法」,在營運控制下之設施,組織擁有百分之百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之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氟氫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所用之排放係數引用於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GWP引用於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2013)。

2021年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範疇一)為1.638萬公噸CO2e/年,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範疇二及範疇三)為13.179萬公噸CO2e/年,直接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4.817萬公噸CO2e/年。台聚仍會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措施,未來逐步規劃推動溫室氣體範疇三之項目盤查,有效檢討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以達到環境與獲利雙贏目標。

USI-ESG-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

註1:範疇一係指固定燃燒排放、移動燃燒排放、製程排放、逸散排放等之重大排放源。

註2:範疇二係指輸入電力的間接排放。

註3:範疇三係指固體和液體廢棄物處理產生的間接排放。

註4:電力排碳係數依據能源局最新公布資料, 2019~2020年以0.509 公噸CO2e/千度,2021年以0.502公噸CO2e/千度。

註5:2021年度使用不含生質燃料之柴油,生質燃燒排放量為0 kgCO2e。

註6:依據ISO 14064-1:2018標準要求並委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查驗。

2021節能減碳成果與2022目標設定

年度 2021年 2022年
項目 計畫目標值 實際達成值 計畫目標值
節電率(%) 0.75 0.75 1.71
節能率(%) 0.58 5.10 7.36
減碳率(%) 0.67 2.39 4.07
節水率(%) 3.63 4.26 3.63
註1:節能種類為節電及節LNG耗用。
註2:減碳率僅包含能源相關減碳。

減碳工作執行概況

台聚2021年節能減碳執行方案與成效如下表,2021年向能源局申報之節能量為1,972,419 度,換算減碳量為1,004公噸CO2e。

項次 類別 方案名稱 節能量(度/年) 減碳量(公噸CO2e/年) 計算期間(2021 年)
1 節電 C/E/F FKC water pump改為高效率馬達 2,272 1.2 01-04月
2 節電 低壓蒸氣冷凝水回收工程 11,171 5.7 01-12月
3 節電 製程尾氣回收 1,084,007 551.8 01-12月
4 節電 TO爐停用 691,545 352 10-12月
5 節電 需量競價 183,424 93.4 01-12月
合計 1,972,419 1,004 -
註1:電力的排碳量轉換係數為0.502 公噸CO2e/千度。
註2:資料來源:2021年能源局能源用戶節約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
註3:項次1計算方式為以設備汰換前後之設備設計值/量測值及運轉時間計算節電量。
註4:項次2、3、4計算方式為依現場實際量測值或流量計讀數值、運轉時間,再依能源熱值換算節電量。
註5:節能量度換算GJ為64,345 GJ,節約能源種類為電力耗用及LNG耗用。